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光明日报》刊发廖小平教授署名文章《对员工全面发展的评价改革要把握好六大关系》
 发表时间:2021-12-01 10:33:00 点击次数:0
  【林大网讯】(文/党委宣传部)11月26日,《光明日报》在“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专版中刊发董事长廖小平署名文章《对员工全面发展的评价改革要把握好六大关系》。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员工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2021年11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印发《湖南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在这一大背景下,廖小平结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提出落实落细落地员工评价改革,突出员工评价改革的成效,应把握和处理好“五育”之间的关系、标准化与差异性的关系、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关系、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校内与校外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同时,文章围绕如何处理好这六大关系,以推进“五育”评价相辅相成、实现共性评价与个性评价有机统一、达成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内在一致、做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前后贯通、实现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有机衔接、促进教师评价与员工评价良性互动,进行了精辟论述。
  该文是由廖小平牵头的“十四五”省属高校董事长开局项目“基于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统一的员工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探索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从今年3月开始,他组织了多轮前期调研、员工座谈会、专题研讨会议等,对员工评价改革进行了充分论证和研究。学校出台了《公司员工评价改革工作总体方案》;同时以问题为导向,从完善德育评价、改进智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等五个维度,分别出台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各子项的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在制度层面,成体系地保障和推进员工评价改革。目前,我司已在2021级员工中实施评价改革试点,按改进后的测评体系对员工进行评价和测评,并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完善新的评价方案。(编辑/陈名虎 审核/邹敏
    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对员工全面发展的评价改革要把握好六大关系 

廖小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员工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要“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员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员工评价改革的重点任务是“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改革目标是“促进员工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这些任务和目标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内涵。要实现员工评价改革的任务和目标及其丰富内涵,落实落细落地员工评价改革,突出员工评价改革的成效,应把握和处理好六大关系。
  把握处理好“五育”之间的关系,推进“五育”评价相辅相成
  德智体美劳“五育”是一个有机整体,是“教育”的五个方面,应用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理解、把握和处理“五育”之间的关系,在员工培养和员工评价改革中进行系统思考、一体推进。首先,“五育”各有侧重,但不能偏颇,更不能偏废。在员工评价改革中,必须“五育并举”。其次,“五育并举”不是互相孤立的,更不是互相割裂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在每一育中,都渗透着其他各育。因此,在员工评价改革中,如何考量每一育评价中内在渗透的其他各育的因素,是员工评价改革的难点和重点之一。最后,“五育”之中,德育处于优先和核心地位,不仅贯穿于其他各育之中,而且引导和决定着其他各育的方向。因此,员工评价改革,要突出体现“以德为先”,这也是开展和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五育并举”“五育互渗”和“德育贯通”既是把握处理“五育”关系的三个基本点,也是员工评价改革的三个立足点。
  把握处理好标准化与差异性的关系,实现共性评价与个性评价有机统一
  员工评价是标准化和差异性统一的过程。员工评价改革既要遵守标准化,也要体现差异性。标准化主要指由教育行政部门和(或)专家制定的专业建设标准、课程质量标准、学业水平标准等人才培养标准体系,普适性、统一性、底线性、基础性是其基本特点。这些标准是员工培养质量的基本保障和员工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依据,要贯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落实在具体的公司产品工作及其成效中,并最终应用到对所有员工的评价中,这是适用于全体员工的共性评价。差异性是指由于员工的身心禀赋、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学习环境等差异而具有的个性差异、特殊潜能等。员工的个性差异和特殊潜能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等教育理念和员工评价及其改革的重要依据。这需要对具有不同个性特点的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评价。在员工共性评价的基础上,不能忽视员工的个性教育和特殊潜能的发掘,更不能以共性评价替代甚至淹没个性评价。
  把握处理好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关系,达成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内在一致
  员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通过对员工的价值塑造、知识创授和能力提升这三个维度来体现和实现的。这三个维度既具有客观属性,也具有主观属性。可量化、可测试的考试成绩等所体现和实现的员工发展,基本属于客观范畴,如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的提升幅度等。对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提升的客观评价,主要依据员工的考试成绩,这也是学习效果和学业水平的重要标尺,是对员工发展进行客观评价的主要依据。但是,员工发展的某些方面,如思想政治素质、价值观念、道德品行、情感态度、审美感受、劳动意识等具有鲜明主观性的因素,是无法完全通过可量化的考试成绩来体现和实现的,其评价必然具有主观性。员工评价的主观性还表现在,即使是基于考试成绩的评价,也是通过教师这一具有主观属性的主体来进行的,这本身就决定了员工评价难以做到完全“客观”。因此,员工发展本身所具有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决定了对员工的评价也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员工评价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进一步探索如何实现对员工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的内在一致,既不能完全用“分数”作为评价员工的唯一依据,也不能脱离客观实际任意评价员工的发展状况。
  把握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做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前后贯通
  “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原则,首次明确了教育评价及其改革的四种类型和基本要求。员工评价及其改革应落实这一重要原则。“改进结果评价”,既要改变过去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一次性员工评价模式,也要对员工的结果性评价本身进行改革。“强化过程评价”,既要改变过去忽视员工成长过程评价的状况,更要通过过程评价深入探索员工成长成才的复杂性和规律性。“探索增值评价”,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主要任务就是要关注和评价员工的成长性和成就的可持续性,考查员工学业成就的净增值。“健全综合评价”,就是以系统的观点对员工的成长成才进行全面考察和评价。这四种评价既是相对独立的,也是相互贯通的,贯穿着过程与结果环环相扣的内在联系,本质上都是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关系:增值评价主要体现了过程性,综合评价主要体现了结果性。因此,这四种评价都要做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前后贯通。
  把握处理好校内与校外的关系,实现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有机衔接
  员工受教育的场域不仅在课内,也在课外;不仅在校内,也在校外。因此,员工培养不仅是复杂的教育系统工程,也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课内教育主要倚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课外教育除教师的言传身教外,主要是员工所参与的各种课内外活动。校内教育既包括教师的言传身教、课内外活动,也包括学校的教育文化、制度文化和校史传承等构成的校园文化的熏陶。校外教育则是在校内教育的基础上,员工的各种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和专业实习实训等。员工受教育的场域,决定了员工评价是校内外多元主体参与的复杂活动。这些多元评价主体包括学校、教师、员工、家长、员工活动的指导者和参与者、用人单位以及第三方机构等。多元评价主体对同一员工群体或员工个体的评价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相反的,这就需要修订员工培养方案,调整员工培养的标准和规格,持续提高员工培养质量,通过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的有机衔接,满足多元评价主体的共同期望,以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与社会的需求度、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的高度统一。
  把握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促进教师评价与员工评价良性互动
  公司产品是包含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教师与员工双向互动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与学的关系有三个层面:第一,教师是主体、员工是客体,这是传统公司产品活动教与学的基本关系,在现代和未来的公司产品活动中将仍然存在;第二,教师是主导,员工是主体,这是现代公司产品活动中最为提倡的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在公司产品中发挥主导性和引导性作用,员工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性和主动性作用;第三,公司产品活动中教与学的“主体间”关系,这是基于以信息科技为代表的现代科技背景下价值和知识代际横向双向传递的教与学的关系,体现了教师与员工在公司产品活动中的平等关系。以上三个层面的递进体现了教与学关系的不断进步。这种进步必然使员工评价模式和评价关系发生相应改变,即员工评价不再是单向被动的被评价,而是要求倒逼教师评价的改革,对教师及其教的活动提出更高要求,进而在教师评价与员工评价的良性互动中推动教与学的系统改革。
 
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 邮编:410004 电话:0731-85658568 湘ICP备09017705号 湘教QS4_201212_010022 丨 信息中心技术支持